200多年前,在众人注目下,35岁的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戴上了皇冠,正式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帝王。他的传奇一生也在这座教堂里得到了证明。

而今年4月15日,一个本该平静的周一,见证过无数浪漫故事的巴黎圣母院,却在一片火海中,写下了令人无法名状的悲伤。

不少人因此念起经典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Before Sunset)里那句台词,“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谁曾想到,一语成谶。

这场火灾最初是从巴黎圣母院屋顶的塔楼蹿起,随后将整栋建筑都笼罩在浓浓烟尘中。其中的尖塔部位,随后也在围观者的惊呼声中,向侧面缓缓倒下,直插全世界人的心房

尖塔不仅象征着教会是尘世间的最高权威,也象征着这里是人世间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它的摧毁,是宗教的伤痛,也是人类文明的伤痛。

法国媒体为我们拍下伤痛的一幕。成千上万的巴黎人和游客自发地聚集在塞纳河边,震惊地看着大火正吞噬着这所全世界最着名的教堂却无能为力。

一些人掩面而哭,一些人跪下为巴黎圣母院祈祷,一些人唱起了《圣母颂》。也有人轻声说了句法国人常说的话: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

面对这场全毁灭性的损失,许多国内的网友共情地痛惜道,“这场火真是烧得心痛”。

就在大家都为之痛惜时,网上却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声音。比如,有些网友就将巴黎圣母院被烧与中国圆明园被烧联系起来,发出幸灾乐祸的声音:

可笑的是,这样的言论居然还有几万的点赞,"活该"仿佛变成一种主流声音了?

恕我不能理解。

如果是缅怀圆明园,我完全能理解,毕竟是"万园之园",触景伤情完全没问题;但我不能理解到底是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才能说出"烧得活该"这样的话

巴黎圣母院能够伫立850多年,其本身就是一件文物,其中所藏文物不仅仅是法国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她的缺失,是全世界的损失

同为人类的文明,一个毁于事故,一个毁于人祸,还是不能同日而语啊。同情法国人的遭遇,是祖宗常说的"君子以直报直",和不忘历史罪行并不冲突。

牢记历史固然必须,同情他人的挫折也是文明的表现形式之一,宝迷们觉得呢?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巴黎西堤岛的天主教教堂,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历时180多年才建成。

它的法文名是Notre-Dame de Paris,其中“Notre Dame”译为“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指的就是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

昨天不是巴黎圣母院第一次被毁,早在法国大革命时,也曾遭遇过严重损坏,之后历经26年重建才再现原貌,同时增加的修复还有石雕和彩绘玻璃,并成为目前法国哥特式建筑的颠峰之作,也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了。

1979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无数游人因它而去巴黎。

虽然是法国的知名建筑,但是全世界人都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即使是一生没去过巴黎的人,也都曾在书中、影视剧或艺术作品中理解过它。比如那本世界名着,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写的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

在它的见证下,除了拿破仑,还有亨利六世在此进行了加冕典礼。圣女贞德被平反、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五世迎娶法国贵族玛德琳、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和密特朗举行追思弥撒……也都在它的光辉下进行。它在法国人心中的地位不亚于故宫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然而如今,没有了卡西莫多的守护,这个在小说中被雨果称赞为“石头的交响乐”的巴黎圣母院,在见证了法兰西的沧桑巨变,早已成为法国人心中的永恒的经典,却在无情的火焰中不堪一击。

如今,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已经被熄灭,法国当地电视主持人在现场直播中表示,预计圣母院重修至少需要8-10年时间,在此期间不会对外开放。

大火后,从巴黎圣母院建筑物内部照片曝光中,我们可以看到原本壮美的哥特式穹顶彩色玻璃,此刻已经变成这样↓↓↓

整个建筑之所以被毁坏得这么严重,是因为几乎都是用木材建成的。数据显示,巴黎圣母院拱顶上的木质框架几乎都是八百多年前的原装货,约耗费了1300棵橡树,相当于21公顷的木材,无法替换。

标志性的尖塔坍塌后,中后部的木质屋顶完全被烧毁,只剩下石制的拱顶大部分得以保存。

主教帕特里克·肖维在火灾后的采访中宣布:“我们救出了荆棘王冠、圣路易的法衣,还成功挽救了几幅画作。不过,大型油画如您所知,难以取下。”

耶稣受难时,被罗马士兵强迫戴的这个由黄金叶子包裹的荆棘冠冕(Couronne d'epine),在这次大火中是否仍然完整,牵动的不止有法国人的心,还有世界各地基督徒的心

基督教作为全世界传播最为广泛的宗教,能被它称为“圣物”的东西本来就寥寥无几,和耶稣扯上直接关系的更是全世界只有那么几件而已。已有超过1600年历史的荆棘王冠,又绝对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数百年来一直被小心地保存在巴黎圣母院里,对天主教信徒来说意义重大

巴黎圣母院另一件举世瞩目的文物“圣路易法衣”是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遗物。

他作为同时代的其他统治者眼中的完美君主,学者口中的理想国王,老百姓眼中的圣人与正义的维护者,于1297年由教宗博尼法斯八世宣布封圣

关于路易九世的圣洁事迹有不少,大到主持公义、维护和平、推动经济繁荣,小到去麻风病院照顾病人,都说明了他这样的伟大君主,纵观历史海外,都是少有。

不过,他虽然是个大圣人,但到底是凡人,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他曾经要求他的弟弟们和他一起天不亮就起床帮助僧侣们搬运石料来修建修道院;也曾经为他的朋友不愿意像他一样为穷人洗脚而感到不开心。可以说,他严于律己,也严以待人,过分苛刻,让一些人感到压力太大了。

万幸的是,刚刚法国媒体确认教堂内的三个12和13世纪安装上去的大玫瑰窗幸免于难,但一些知名度稍低的19世纪玻璃窗不幸遭到不同程度损坏,“这有点儿像奇迹,我们都感到松了一口气。”

的确,院中有三个闻名世界的大玫瑰窗,历史十分悠久,于13世纪时被安装。尤其是以其中北侧和南侧的两个面积最大,直径达到13米

北侧的大玫瑰窗,中心画面是怀抱圣婴的圣母,被16位先知簇拥着。第二圈画面是32个国王和耶稣基督的祖先,最外围的画面则是32名主教和大祭司。

据说,当时的建筑师按照《圣经》里的描述“天堂的墙是由五彩宝石垒起来的”,结合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

不得不说中世纪的人想出来用彩绘玻璃窗来体现这一点,非常地巧妙!

玻璃对于欧洲人来说,就如同陶瓷在中国人心中一样,是难以割舍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玻璃塑造了欧洲的文化

而玫瑰窗(the rose window) 也称玫瑰花窗,为哥特式建筑的特色之一,指中世纪教堂正门上方的大圆形窗,内呈放射状,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因为玫瑰花形而得名。

欧洲独特的玫瑰窗工艺作为教堂中彩色玻璃窗的一种,由于它的位置而成为装饰的重点,在阳光照耀时,把教堂内部渲染得五彩缤纷、眩神夺目,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尤以巴黎圣母院和西班牙的圣家大教堂为首。

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人曾因为很怕德国人把巴黎圣母院的玫瑰花窗抢走,所以拆下来藏起来了,才得以保存下来,足见其珍贵。

巴黎圣母院还以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巴黎古老的最强象征。

从由三个门洞组成的大门说起,当中一个最高耸的门洞叫做“最后的审判”,门楣中心过梁上的雕塑描述的是耶稣做最后审判以及衡量世人品格的场景。

而左边门洞是圣母玛利亚门,右边门洞则是最为古老的圣安娜门。它们门楣中心上刻画的是圣母献婴的故事,由此显示出庄严的罗曼风格

这些门洞上方还有“国王廊”,之上又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

值得庆幸的是,在坍塌的尖塔周围原有十二宗徒的铜像,在火灾发生前几天,所有石头和青铜雕像因为要为装修做准备而暂时被拆除放在别处了,所以幸免于难。

总的来说,就像歌剧《巴黎圣母院》开幕时那段唱词描述的那样:“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人类企图攀及星星的高度,镂刻下自己的事迹,在彩色玻璃和石块上面,一砖一石,日复一日,一世纪接一世纪,爱从未消逝...”只要人类的文明还在,它迟早是会被重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