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仪式现场
部分参展艺术家和嘉宾合影
导语:山水画是中国艺术给人类文明的一大奉献,诚如评论家寒碧先生所言,山水画与山水精神一直是中国文脉的重要组成。在全球化多元语境的当下,山水画如何沿革和重构?如何精神不熄?这是时代命题。山水画家们为此做了哪些努力与探求?有哪些令人惊艳的成绩?“自然的双重性——西安2019山水画邀请展”上,你可以找到答案。
由西安崔振宽美术馆、水墨记、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西安近年来规模盛大、学术含量高的中国山水画邀请展“自然的双重性——西安2019山水画邀请展”,于2019年4月20日在崔振宽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筹备近半年之久,由着名诗人、学者、艺术评论家寒碧担任学术主持,着名青年策展人侯昌恒、吴克军联合策展,邀请了中国当代36位在山水画领域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展出作品200余件,力图呈现山水精神在中国当代多元艺术语境下的沿革与重构。其学术性之高、画面之动人,足以成为一场你不可错过的艺术盛宴。
【直播回放】自然的双重性 艺术家6人谈(上)
展览现场
“沿革与重构”的双重性
“自然的双重性”是策展人侯昌恒2015年启动的一个项目,此次在崔馆是第二次呈现。
何为“双重性”?有沿革与重构两个核心点。除此之外,此主题还有其他寓意:一为自然山水与自我情感境界两两相通澈,造景、造境而至化境。二为中国山水画兼具集体性的笔墨自觉与个性化的自由表达。三为地域画风之“双重”,双重亦为多样,旨在打破地域流派藩篱,在更为开阔的地域视野中自我审视,进而展开对话交流。四为东西方文化的相遇,当代对传统的回应,在看似二元的精神文化内核中,于双重性中观照山水画多样的自我表达。
而另一位策展人、西美史论系副主任吴克军博士则认为:“传统意义下的山水画创作以身份精英化、技术熟练化、图象经典化,审美“灵韵”化为特征,更多实现画者面对自然的感情投射,进而试图实现对观者的品味提升、人格养成和道德升华,在历史的上文中,单向的努力已在文化性格中得以证明,在历史的下文中,其实质性的效能如何有必要提示画者仔细琢磨与更多着力。当代意义下的山水画创作则虽不排斥但已不限于审美,更多地是以个体经验的方式与当下社会、政治、人性、心理、生态等等发生关联,以能指的多义性、多向性取代唯一指向,以强力介入的姿态努力干预现实,以现代性的图式发挥着当代性的具有力度的语义指涉。”
吴博士同时认为:相对于沿革,重构有义务为时代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但非必然能够),现代性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对求新求变的痴狂,拒绝趋同、拒绝固化。当然现代性的转化是艺术家群体努力的一致方向,对技术的迷恋、对图式的追求,对个性的探寻、对语意的填充、对观念的提出,都应给予诚意的呼唤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