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红

重庆人

70后

渝派黄杨木弟子

入选2019中国好手艺

2019“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银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柯愈勄开创的渝派黄杨木门派女弟子,新近入选2019中国好手艺,她是重庆木雕艺人——张胜红。

木雕,听起来很美好,其实是件又苦又累无法爱美的行当。下料、打毛胚,打磨都是力气活儿,女性做起这些就更吃力;做木雕时,木屑灰尘满天飞弄得浑身脏兮兮的;磨一次手刀,指甲里的锈色要洗上一个星期才会干净……

而张胜红与木雕的缘分,大概是天意。

十几岁的时候,她掰断锯片做出小刻刀,在核桃上刻脸谱,没有师傅带,便自己琢磨。虽然后来在父母的要求下做了份稳定的工作,人生按部就班,内心却一直念叨着儿时理想。

学艺什么时候都不晚,张胜红笑说:“我们师门里有位老师弟,80多岁才开始拿起雕刀,到现在作品可以摆一台子了。”

要想把木雕做好不是件容易事,构思创作就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四十多岁时,她越发觉得时间珍贵,便辞去其它事情专心致志做木雕,去创作、去创新。“年龄对创作力是有影响的,我浪费不起时间了。”

除了与木雕的“前缘”,也有“孽缘”。

谁能想到作为渝派黄杨木的弟子,居然对黄杨木过敏呢!“一开始以为是重感冒,鼻子完全堵住,一停工就好,一碰黄杨木就犯。”张胜红在创作“竹劲虫鸣”的一整月里,都处于过敏的状态,内心也不是没有挣扎的。“老天不让我做黄杨木吗?”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挣扎与思考,让她的作品呈现出了逆流而上的生命力,“蝈蝈又名百日虫,它的生命其实是很短暂的,只得一个夏天。入秋的残竹上,我用蝈蝈腿部的力量感和动态感展现向上的力量,展现勃勃生气,去表现我们要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从去年开始,张胜红开始频频拿奖,此次,第八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她也有作品参展。入选2019中国好手艺的作品“景”由崖柏中的极好抱石料创作而成,经雕刻的石斛是润泽的黄色,反衬出保留白灰色外皮的骨料,宛若沧桑之上萌生出新的生命力。

送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之一“荷·舞”运用圆雕技法,两片枯荷凸显的经脉与纹理展现它春过夏去蜕尽芳华后,挺于秋风中的铮铮之骨。

“创作,就是在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张胜红说,而她,也在与热爱的木雕艺术相伴而行的路上,拥有了更开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