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怀念一位咖啡大师,

并细数摩卡壶的历史。

就在4月,将咖啡壶带向全世界的Renato先生于93岁高龄在瑞士去世。报道中最特别的是,他的三个孩子决定将父亲葬在一个摩卡壶形的骨灰盒里。

摩卡壶让意大利咖啡文化产生天翻地覆的改变,而这与 Renato Bialetti家族渊源极深,从Renato先生特别的骨灰盛放容器就可窥见一二。

改变意式咖啡的发明

在1920-1940年代的意大利,虽说咖啡文化已经十分普及,但若想随时喝上一杯却不那么容易,主要是因为意式咖啡机过于笨重且昂贵,如果想喝咖啡的话那只能去咖啡店或者酒吧了。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一个重要的人物—Alfonso Bialetti,一个典型的意大利男人,留着两撇小胡子,穿着严肃。当时的他在一个工厂工作了整整十年之后,终于在1918年自己创业,开设了Bialetti公司,主要贩卖铝金属制品,同时也包括家庭清洁用具等。和所有的意大利人一样,他对于咖啡有着近乎执着的热爱,并且也有苦于在家不能享用咖啡的烦恼。

不过,灵感这个东西来了的话也是挡不住。Alfonso在某日看到了当地的一家洗衣店,洗衣服的方式是将所有衣服丢进一个大水槽,水槽的下方是热水与泡沫,水槽中间则有一个水管,将热水与肥皂抽出,撒在衣服上加以清洗,他忽然发现这可以应用在咖啡的制作上。

在1933年,经过大量试验后,用铝制成的摩卡壶诞生了。摩卡壶的原理是让开水沸腾产生蒸气压力浸透咖啡粉从而萃取出咖啡,器具组装简单,由上壶、下壶和漏斗三个部分组成。咖啡粉的份量不同,咖啡的味道也会随之变化。

任何看过摩卡壶的人,都不得不承认摩卡壶设计的简洁与完美,将材料放好后,加热7分钟左右就能轻松完成一壶咖啡,过程中完全不需任何额外的操作。

整体造型简洁流畅,最重要的是,与传统的咖啡机比起来实在显得无比轻盈,重量不到1公斤,大小跟普通的茶壶差不多,这个发明可以说是让普通人在家里制作意式咖啡成为了现实。

也许Alfonso在创造方面才华横溢,但在商业方面却不容乐观。这样的创世之作他一年也只能卖出一万个,普及程度并不好,更别说推广至全国了,而且雪上加霜的是在1939年二战爆发,战局的紧绷也让各类资源的价格节节攀升,制造摩卡壶的主要原料——铝,价格更是涨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于是在1940年左右,摩卡壶被迫停产。

1945年二战终于结束,Alfonso的家园因为战争变得残破不堪,事业的不顺及身体的缘故让他决定退休,将生意交由儿子RenatoBialetti打理,很快,他的商业才华展现了出来,他让工厂全面停止其他产品的生产,只制作摩卡壶,以压低成本。而且不惜举债,编列庞大的营销预算,透过所有可能的途径打广告。

虽然有些冒险,但事实证明他这么做是正确的,仅仅过了两年,摩卡壶的销售量就达到了一年360000个。在1953年摩卡壶拥有了视觉形象,“留着一撇小胡子的意大利男人”成为了摩卡咖啡壶的经典标识,同样出名的还有产品的广告宣传词:嗯是是是……总是那么方便!(做出一杯上好的咖啡!)

从1950年至今,共有3亿个摩卡壶被售出(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一项调查指出,目前有高达90%的意大利家庭,厨房中都摆有一个摩卡壶,可以说是国民用品了。

在20世纪意大利经典设计的票选中,摩卡壶排名第五。在咖啡历史演进中,摩卡咖啡壶也注定有一席之地。

学学使用摩卡壶

摩卡壶使用时,首先将咖啡粉盛满粉碗中,放于下壶,旋紧上壶,随后加热下壶中的水,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热水产生足够的水蒸气后将下壶的水迅速升压并穿过粉碗,从上壶增压阀口溢出,完成萃取。

摩卡壶使用起来相对方便,煮出的咖啡口感醇厚、浓郁,略带苦味。但是使用摩卡壶一定要注意加热时长,过度萃取会导致咖啡变味,甚至焦糊。

摩卡壶使用起来相对方便,煮出的咖啡口感醇厚、浓郁,略带苦味。但是使用摩卡壶一定要注意加热时长,过度萃取会导致咖啡变味,甚至焦糊。

编辑/董文路 文/祝一杰